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消息,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今日公布,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理由: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癌症仍然是人類健康的一個主要威脅。在人類探索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張亭棟和王振義對治愈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APL曾經是.凶險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使APL治愈率達到90%。幾千年來,三氧化二砷(ATO,俗稱砒霜)曾被試用於多種不同的疾病,但其療效一直沒有得到可靠的、可重複的和公認的結論。20世紀70年代,張亭棟及其同事的研究..明確ATO可以治療APL。20世紀80年代,王振義和同事們..在病人體內證明全反式維甲酸(ATRA)對APL有顯著的治療作用。張亭棟和王振義的工作在國際上得到了驗證和推廣,使ATO和ATRA成為當今全球治療APL白血病的標準藥物,拯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
張亭棟,1932年出生於河北,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教授。
王振義,1924年出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在獲獎後,大獎組委會與王振義教授進行了現場連線。
王振義教授表示,得知自己獲獎後,心情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麵就是國家重視科學,這樣對人民有好處;自己作為受獎者非常高興。但自己也非常憂愁,為什麽這個獎給年紀大的人,比如自己已經96歲了,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為什麽這個獎沒有給到年輕的人,難道他們沒有創新嗎?
王振義教授表示,他的研究結果隻是適合治療一種白血病,但每天依然有很多人因為各種白血病而離開這個世界,因此自己感到非常難過。王振義教授呼籲,年輕科學家應該勇於創新,尋求突破。
曆屆獲獎人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16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他們均是來自生命科學、物理、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應用研究領域極具成就的科學家。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2016 盧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張啟發
2019 邵峰
物質科學獎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偉
2018 馬大為 周其林 馮小明
2019 王貽芳 陸錦標(Kam-Biu LUK)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7 許晨陽
2018 林本堅(Burn J. LIN)
2019 王小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係,午夜探花视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